星期五, 八月 18, 2006

巴人杨老二(三)

杨老二赶上了好时候。厂子危机重重,眼见着不行了。机制要转换,工人们也只有哀叹抱怨命不好,而杨老二却不。

机会来了。

城市改革一直落后于农村,连名词都是借用的“试验田”。杨老二和自家未出农门的兄弟一样拥有了一份自己的责任田:他包了车间,每年向厂子交足任务,亏盈自负。这法子灵光了好几年,杨老二的腰包鼓了不少。

不过,只索取不施肥,“地力”终究会被老二挤榨尽尽。

怎么办?不劳杨老二费神,上面已有政策,减员增效。对,对,把人撵走一半,吃老本都挣钱。心思一定,杨老二才不在于这个哭,那个闹的。只要不出活,只要不顺眼,没说的。走人。

这个份上的工人在杨老二那里哪有什么道理可讲?找组织吧。见厂长。这厂长不但是老二的领导,更是老二喂熟多年的东西。“稳定压倒一切。谁胡来呢?法办!”得,干了几十年,付出青春付出心血,最终只是两手空空两眼朦朦,凄惨结局,老实家呆着。

人力成本终有见底的一天。到了那会,即使杨老二一个人干,也没得钱挣。这时节,老二也自觉年岁已大,仕途无望。可到哪淘金啊?希望也就在这个破烂厂子上了,还能打打什么主意呢?

都 是逼的。杨老二这下自己当业务员,全国各地跑,拉单子签合同,手法多样,方式灵活。好嘛,全国各地拉货的车子骆绎不绝。一天到晚厂子车间门庭若市。但奇怪 的是,只见出货,不见回钱。厂子是国家的厂子,何况还这么红火的生产,有那么多的业务呢,政府自然要管,于是贷款不断。干活的工人只要有钱拿,也没功夫和 胆量管什么问题不问题。

问题还是来了。杨老二连车间的设备都卖。终于卖的差不多了,在给工人发了最后一笔辛苦费后,放了长假。放了长假的 车间主任自此不见了踪影。半年后,厂子要拍卖,发现这个车间早被杨老二掏得空空如也。这还得了!国有资产流失。查!掘地三尺的查!一年后,杨老二又神气活 现的出现了:“查吧。合同手续随便查。”据说,杨老二的手法是只吃回扣,给了好处给货不要钱,合同是在那白纸黑字写着呢,可是死账啊。查,除了成天东跑西 颠,消耗财政,找不证据。

而此时,杨老二的名言在巴乡却广为流传:“只有不出活的人,没有不出活的田块。就看你敢不干,会不会干。坏事就是好事。”看来是实践出来的真知。

没有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