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日, 八月 20, 2006

《四库全书》至多装装阔

至今没见过这个庞大的书库,只是听说。听说文渊阁本、文津阁本最近都会重印,买的人也不缺。

很多年前,年少轻狂可能暗下决心,要通读一遍。随时日流转,这个愿望也不知跑到那里去了。想来,置办一套需要不菲的财力,而阅读一通更不容易。放弃这个念想再明智不过。不然真的会钱包遭劫,人遭罪。

这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?钟书河老先生引证的几个资料,殊为有力:

“中国读书人说起《四库全书》来,总是五体投地的佩服,这其实是错误的,因为它本身是誊写本,不讲校勘,远不如后来诸家校本之有学术价值;尤其是按照皇帝的意思乱改古书,如乾隆尊崇关羽,改谥壮缪为忠武,将陈寿《三国志》里的本文也改掉了……”

周作人说的明白,没有校勘的誊写本,其根本不值得什么敬佩。按照皇帝老儿的意思编排史实,甚至到了本文都可以篡改,你说这不是糟蹋,是什么!

鲁 迅在多篇文章中也有过类似的批评,认为《四库全书》“如果有别本可得,就应该用别的善本来替代。”《四库全书》的谬种流传还不单是错讹害人,“文字狱不过 是消极的一方面,积极的一面则如钦定四库全书,于汉人的著作,无不加以取舍,所取的书,凡有涉及金元之处者,又大抵加以修改,七经,二十四史,《通鉴》, 文士的诗文,和尚的语录,也都不肯放过,文苑中实在没有不被蹂躏的处所了。”

这样差不读是一本烂书了。

连乾隆爷都觉得汗 颜,据瞿兑之《读史零拾》说,这个皇帝老儿不止一次的指责讹误四库全书“累牍连篇”“竟不胜枚举”,大为光火,于是对总篡官纪晓岚、陆锡熊“薄示创惩”, 对总校官陆费墀更是革职还嫌不够,要他出资要把扬州的文汇、镇江的文宗和杭州的文澜之书装潢制函排架。估计这个哥们不破产都难。

而这一切乾隆又如何脱得了干系?当年还不就是专为他启动的项目?专供御览的贡书?从这个角度引发来看,那些世人视为宝贝的其他皇家贡品之类,到底是不是有那种种的好处,也是十分可疑。

不过,这个书库也许还是多少有点价值。那就是其独有资料的部分,但这些也是要和其他部分对照才可小心使用的。而这些独有的资料终究是不多的。

没有评论: